Channel Avatar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 @UCkLUBUcaa6_Rw2NRvVsrYaA@youtube.com

64K subscribers - no pronouns :c

More from this channel (soon)


Welcoem to posts!!

in the future - u will be able to do some more stuff here,,,!! like pat catgirl- i mean um yeah... for now u can only see others's posts :c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3 weeks ago

慈濟的功德與掠奪
/王尚智 20250112
.
慈濟大林醫院壁畫剽竊事件,社群上如今幾乎已經達到「人人吐口水」的地步。這一起由大愛電視台對攝製團隊「強勢停拍」的風波所引發,兩件事情的共同本質並非「不尊重」,而是等同強盜那般「以慈善之名的極限掠奪」,凸顯慈濟在內諸多類似團體的「文化、價值」,甚至「慣性、習性」!
.
如今整起事件除了慈濟內部,外界輿論完全「一面倒」,尤其在台灣年輕世代的概念中成為「慈濟=強盜」的鮮明印象,如今年輕人無視神聖虛幻,而更懂得何謂現實剝奪。未來歷史回顧關於「慈濟帝國崩潰」正式剝落的一角,勢必恰是緣自於此。說到底以佛教「緣起」的角度而觀,這也是慈濟多年檯面下某些人強悍剝削各路善心弱勢,「因果歷歷」的如實呈現而已。
.
每回輿論爭議必然出面的昭慧法師,再度也依然以「兩位受害人、一個苦主」在大林醫院壁畫爭議中維護且定義為:「證嚴法師受害、慈濟受苦」。昭慧法師仰仗慈濟照顧晚年,立場可以理解。但整篇言詞中毫無出家人該有的「基本反省」,強調證嚴法師的無辜、當事者師姐已經往生,甚至指責原作畫家李健儀的兒子李承道教授「蹭熱度」,完整詮釋了「強盜們的嘴臉」。
.
慈濟大林醫院從2000年正式啟業,慈濟證嚴法師親歷醫院無數次,且「面對」這張巨大油畫「佛陀問病圖」的盜圖。當畫家李健儀公布描述「曾經」與證嚴法師談論於此,證嚴法師的回應是「錢是他們出的啦」!於是這裡有幾個關鍵點值得揭析:
.
首先,證嚴法師果然同樣也完全不尊重藝術創作版權。無論就原先「應付畫作全款、追討的791萬」,至少假使給予「補償性的創作版權」,這個金額對於慈濟本身或贊助功德主而言都是「無比簡單的金額數字」,然而證嚴法師自身竟也同樣「吝於給予」、甚至「吝於補償」!
.
其次,這完全凸顯出慈濟長久被詬病的「榮董功德主」一切優先的金錢階層與現實文化,遠離佛教眾生平等的核心價值。功德主 師姐「向上」對證嚴法師宣稱全面贊助大林醫院油畫,卻在取得設計稿後「向下」無情剝削畫家李健儀,另找便宜施工。所有意念價值的環環接續,這始終是千年來典型「強盜文化」的階層變形!
.
第三,這幅「佛陀問病圖」當初從設計初稿、定稿,乃至「趕走畫家之後」逕行油繪、施工、完工、揭幕、驗收。整體程序需要涉及多少包括證嚴法師本人首肯、醫院院長批閱,乃至「正式揭幕」當天廣邀各方的儀式。難以想像在油畫揭幕現場當時,以贊助功德主師姐為首的貴賓人人合掌、將慈濟精神比肩佛陀精神彷彿虔誠神聖的眾人仰望,而這一切的本質實際卻是「一群強盜」!原作畫家未受邀請,甚至徹底「滅除其名」,功德主盡享所有發心榮耀!
.
其實不僅這次大林醫院油畫、大愛台拍片爭議,慈濟數十年來「以慈善之名極限掠奪」遍及各種與外界的土木工程、合作開發項目,吸吮手段完全一致!都是最初禮貌和善的溝通、報價、付頭款,而後總以「道德施壓」強勢勸說「發心供養」,乃至如今「翻臉不認」!以此次油畫事件,已經完全證明這恰是根深柢固的「慈濟文化」!回想當年企圖將整個台北內湖公園掠奪成慈濟文創園區,乃至頂新集團無良油品殘害社會卻一味偏袒,都是慈濟意志強悍擴張的斑痕歷歷。
.
慈濟行善,來自無數慈濟人的無私真誠佈施。但慈濟與千年來所有古今中外慈善團體一樣,都有最高、最深的一片「決策意志」,最終無形深濃的驅動著百千萬人事業群體遂行其念。這個最深處的「意志」究竟是佛、是魔?或者一念佛且一念魔?
.
萬千功德貢獻從佛教角度最終都是幻化,一度籌設的「慈濟宗」想立千秋萬世也後續無力。因為慈善家往往現實上更擅長掠奪,如同那位贊助的過世師姐雖是功德主也證明是版權強盜,而佛法描述這一切最終逃不過「因果」!油畫風波內的每一分貪嗔癡,不會被功德的虛妄糖衣永遠包裹。
.
大林醫院油畫事件最終難以掩蓋真相,如同慈濟最初宣傳「孕婦事件」的自我神話化也被證明且坦承是虛構。這些並非輿論抹黑,也非昭慧口中的「蹭熱度」,這只是慈濟恰好也終將經歷自身因果審判的一種「實相」!

334 - 15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3 months ago

兩天的深夜十點都在火車上。
24小時返家的王郎探母。
說來我倒是可以小哼一全段的京劇「四郎探母」呢!
儘管我能全本唱完的是丑角的「荷珠配」。
.
王媽媽晚飯後原本已經躺定,又堅持起身,非要坐在輪椅上目送。
我的心底存有超過三萬張以上,所有王媽媽過往目送我揮別離家的時光存影,隨念在我的心眼指尖翻閱。
如今她在歲月中消蝕的身體,終究是那一念堅定非捨的相續意志力,所以菩薩善佑因緣在此。
計程車來了,我一下子翩然起身要走。
王媽媽急著問,那你日本什麼時候回來?
我笑著回身說,6號!
她說,那你記得幫我帶面速力達姆回來喔!
.
.
來到花蓮車站,買了app當時預購了三年66杯的其中一杯冰拿鐵,搭上到台北近午夜的火車。
我想起2020年,我們幾個朋友跟劉蒂老師私學京劇老生的時光。
我們專學「四郎探母」裡幾場老生最精采的劇段。
我大約在那時的晚上進教室上課之前,才開始手買一杯超商拿鐵。
.
疫情之後至今,到明年即將滿6年。
佛教裡經常以6年,描述一個成長、流轉或者無常變化的階段。
我在2019年4月回台灣生活,悠哉了3年後,王媽媽在2022年4月倒下。
而轉眼間,王媽媽已經順利長照了兩年半,即將來到這6年的最後半年了。
回想這確實是我最角色劇烈變動的人生段落,我也剛好據此邁向過去沒上過心的蒼老。
但這整個如同巨斧劈開的人生境界分別,一來依然豐富也深沉了我的人生視野,二來也並未令我一輩子的歷歷分明有所相失。
尤其沒有驟然失去母親,無比珍貴!
這讓如今每次回家「把玩捏扭」王媽媽的臉蛋與手掌,看她的笑容,我都深感幸福珍貴。
.
.
基於輪迴記憶,我一直深深懂得的,如今也依然透骨穿魂所懂得的是:
「所謂幸福,在於當下剎那的如實緣有、真切感受,同時深心感念珍惜!」
對於已經那麼擅長生死別離的我來說,與特殊朋友第一次相遇的當下,不時隨即顯影當時過去的分別,與今後此生未來的分別。
沒有人能理解,此刻覺知「重逢」的我是如何的深感幸福!
同時,也已經提前從重逢的幸福中,寂然脫落。
.
所以,也許那些被我註記是「一生朋友」的朋友,都會有一些看不見的印記或註記。
帶著一份累積的凝視與記憶,我們都將各自經歷許多的相逢與別離。
尤其每一回相遇的故事,並不盡然都是鮮美滋味的結局。
.
人與人之間,即使親如相愛至親,也都只容微微相望一段人生時光,因為不夠珍惜,所以最終只留下幾許模糊殘影或者愛恨印記。
對於不少人而言,其實我們此生的故事情節,也已經正在時代的巨大變遷中「消解」。
兩岸動盪通向戰爭,只有一小部分極致福報的人們,得以註定遠離且無損超越。
如今我大量閱讀陌生人們的生涯命運,也是基於這個提前預知的結局,或者迎向未來新局面的需要提前準備。
.
.
「四郎探母」的背景,同樣發生在戰亂流離的歷史時代,所以孝心益發真情可貴。
其實那些懂得向歷史學習取材、擁有歷史經驗視野格局的人,何嘗不是擁有輪迴之眼的力量?
在台灣已經很難遇到任何懷有「歷史時空痕囊」的人們了。
無論是因為政治淺薄弱智的日夜侵蝕,或者基於現實當下的生存已然艱辛。
科技人不意科技史觀,文化人沒有文化史觀,人的底蘊氣味於是只剩味精。
.
我也從來不覺得我是孝順。
我只是那麼那麼懂得,什麼才是「母親依然還在眼前、掌心緊握有熱有笑」的真實幸福!
所有的幸福,如同青春當時,剎那轉眼即逝。
於是始終只有那些懂得「恆持剎那」的人,得以超越無常中的聚散得失,擁有如實而然、靈山宛然的一抹幸福。
同時還會記得,去日本藥妝店要記得買面速力達姆。
這和鮮花供菩薩一樣,將會換得王媽媽又一抹綻放的笑容,成為我珍貴的幸福。

513 - 10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3 months ago

可能是時隔十多年以上,穿西裝外套,搭火車回花蓮。
同樣也是這麼久遠的搭夜車,子夜深倦的方才要抵達故鄉。
沒有褪盡日時工作衣裝,不是我的習慣。
這就彷彿沒有卸妝的世間戲子,如客遷流的厚重穿行。
.
我其實只是一時索性。
傍晚起心動念,覺得怎樣還是應該回家,畢竟下週我要睽違多年的再去日本。
與朋友晚餐後先回家的時間其實很充裕,但我寧可穿著鞋,蜷寐在床上小睡一陣。
手機鬧鐘響了,就這麼毫無行李的起身出門,無縫奔赴一個行程那般,夜色霓虹車流人聲樓廈之間,恍若就地旋飛似的展翅接駁回家。
只不到24小時也行,明天看一下王媽媽、明早嚇一下王媽媽也都值得。
在她吃早飯時,從她身後竄出,只為了換她一朵瞬間綻放的笑容。
.
.
週日下午,我有與網友的線下見面活動。
我其實真心希望,一個月能安排一天,固定小群體,緣份質精的,萃取有緣的遠方網友們來到自己眼前。
人的緣份本意自古珍貴,但在社群時代,多少已經被稀釋淡薄的定義成流量或韭菜。
我喜歡也覺得自己,是擅長「打磨人生緣份」的匠心人種,如同水刀打磨珍珠與玉石那般。
虛擬世界的因緣,萃取打磨成現實成一種「知真無染的如幻」,既是我的審美,也是我的樂趣。
.
但說來如此意圖豐滿,真正有密度質量考量的始終是「時機」。
每個月,我優先固定要回花蓮兩次,看王媽媽。
每個月,如今我有一週的跨週末日四天,要安排兩岸三地亞洲出國的實項規劃。
所以其實,我只有一個僅剩的週末日,可以探索廣闊世間微妙面容的旋流遠近。
因此這必須是密嚴,而非貪圖,或者一廂情願的迷醉了。
.
.
人生歲月時光,投生至此的微妙世間,俯瞰如掌中菴摩羅果。
如今假日時光,兩分供養母親,一分展翼遠方,一分斂攏萬千因緣入凝成面容扉頁。
我的內心越發寂靜生光,流的是靜,而非粼粼躍動。
當然,這恰是因為越發老了。
.
說來我其實也正在被逐漸分解。
一些行深的堪稱難題,各自切了一片我的魂魄,分入指定因緣事件的思索與端詳之中,如同飛車駕席上的萬千環視。
課題或涉生死,當然其實本質是眾生心相如幻的生滅脈絡,一切觀入直至不可思議的甚深緣起。
般若甚深,直至無生且緣起。
在這當今滿是現實與虛擬、螢幕開機與關機、自己睜眼與閉眼的的大千世界。
解證著實不易,剎念皆是感得且失去,卻也著實有趣。

389 - 4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3 months ago

收到調漲電價後,第一次的電費帳單了。
兩個月,從原本兩千多漲到四千初,幾乎漲了八成!
同理去推估營業店家,將是非常可怕的比例,就此何等推高物價。
.
今天週二下午排開通告,固定隔月的回診。
昨天放了500cc血,紅血球著實甚多。
放完之後當場身心鬆泰,此前明顯已經壅塞在包括大腦的微血管了,過度輸送營養與氧氣。
輸送,是門物理基礎與世界運作的大學問。
不只是物流輸送,即使是網路的本質也是信息的輸送。
電力輸送影響我的電費帳單,而我在不斷思維的兩岸信息輸送,還有各種修行繁織的輸送。
其實我隱約能明白,我為什麼要生出比常人更多紅血球的原因呢!
.
.
今天汪建民過世,一位輔大外籍生雨天機車撞汽車過世,林口高速公路下坡又是大貨車追撞9台汽車。
這些新聞在我下午抽血完,準備傍晚看診之前,一邊在芳珍喝素餛飩湯麵,一邊特別映入我的眼中。
也留下不少提指定,讓我思索。
此間我得要俯瞰考慮的觀察視角,一切都與「輸送」有關!
.
交通輸送,風險確實巨大。
其中無論自己駕駛「可控」,與肇因他人的「不可控」,有著難以演說卻又歷歷精密的因果相關性。
比如,如今我早已養成習慣,開車的後方絕對不能是大貨車了。
開車車上太多人都在看手機或講電話,如今專心開車的人太少了!
車背後是大型貨車的追撞風險,太過嚇人,好友魏振恩也是這樣無辜而亡。
.
而汪建民讓我思索「名氣」的輸送與轉化問題。
名氣太易讓人忘我,忘卻任何名望都有賞味期限,包括賺錢的榮景必然都是繁花一現。
只有那些如費玉清,始終將名氣輸送轉換成房地產的人,才不會受名氣虛幻起伏影響生活交友。
.
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處理或持用「名氣」?
什麼是名聲與人氣的邊際,乃至因果?
汪建民留下一道他走來的幸也不幸的軌跡。

448 - 18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今晚久違的週末直播。
談的內容除了福州回來還仍新鮮未褪的「兩岸思維磁場」,也要由此聊聊我獨門深入的陰陽兩界、人神兩方的兩岸特殊觀察角度。
這是一趟穿越歷史、科學、哲學、玄學到神學的小叮噹時空機,無涉政治與宏偉論,純粹小扇撲流螢適合夜話的哲思分享。

383 - 5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距離我三月在福州,那次午夜暴雨叫送外賣的經驗,須臾已經半年。
那一次我反省的,流下懺悔的眼淚。
我們的剎念之欲,卻足以令他人風雨迢遙。
同樣的午夜,同樣的內心動念,也同樣點了西葫蘆雞蛋餃和一碗紫菜蛋花湯。
今夜我依然又叫了美團外賣。
.
上次騎手是中高齡男人,騎了一個多小時的電單車,暴雨中淋個裡外濕的幫我送餐。
這種幾近社會階層極致傾斜的赤裸經驗,令我膽顫且反省。
今夜小雨,子夜行車的安全性稍微可以信賴。
我要弭平的,是我半年前太過衝擊,所失去的某種平等心。
也或許,我只是想繼續感受或溫習,在這片土地上某種普遍的,基於外賣市場的人世間的依存緣起。
.

子夜過後,還願意接單的騎手,同樣明顯都是電單車,甚至自行單車的緩慢速度。
這些不睡覺,還依然接苦力活的人們,勢必是仍要賺著微薄辛苦錢的真正基層了吧!
果然,他是個戴眼鏡的操勞輕熟男。
旅馆门口他倉促、尷尬又害羞的手指,不習慣的蜷收下我給他的20元小費。
謝謝哥,他說。
.
其實我的水餃訂單,只有29元而已。
而他來回夜雨中至少骑了超过70分鐘,只赚了最多大概8元左右的運费。
就算加上我的小费20元,其實也真的普通而已。
然後我看見,他曝曬的甚為黝黑的手掌背,以及手腕後因長期穿著長袖的正常白皙膚色。
原來他確實白天也還在日曬工作,夜晚繼續雨淋的,一位基層騎手無誤。
.

這回我放下了悲憫與衝擊。
我之前已經體驗,已經反省,然後我已經懂得捨放那些多餘的,包括過度放大的同情與想像。
我今晚所決定的,是在福州稍微結一個「緣」而已。
由我動念一個宵夜的緣起,凝視一個為我小小跋涉而至,擦身而過的陌生有緣人。
透過他,讓我平等感受,一座城市的子夜雨中場景,如此穿行過某一位樸實討生存的人。
他帶來食物,我遞上小費,我們生滅自若的相互流經,無有悲喜。
於我則微然折入一份,人生旅程中自知自會的安然理解。
.
結果,果然我保持著幸運兒的磁場。
我訂了15顆再加訂10顆,店家顯然多送了我5顆水餃。
酸辣紫菜蛋花湯,也還是熱的呢!
同時,也額外掛送了一瓶冰雪碧。

517 - 19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因im卡流量緣故,原本預定提前唸經直播預錄,只能本週請大家自行唸經!

我在深圳八點開始念經。
面對遼闊的深圳視野,也是難得的特殊經驗。
身在他鄉,依然如實為王媽媽唸經迴向,感覺甚好。
這始終是如幻人生,最具實的踐行與許諾。

463 - 12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我錯過了周怡倫最後一次深夜來電。
我們是媒體老朋友,但我吃素不喝酒,因此沒有打回新聞戰後酒肉宵夜馳騁的弟兄暢快。
怡倫關注我,像他總默默關注諸多媒體老朋友的輸出溫暖。
而且,在我經常飛行亞洲各地那會兒,他不時請我幫他帶特殊口味的免稅煙。
我們約在他每個工作當時的街角,我從中午或華燈初上的人群中,看到他似瀟灑、似茫然、私籌思的身影。
然後他在眼鏡下露出燦然一笑,我們默契的交錢交貨。
.
我從不幫人帶煙,我在意健康的因果。
我唯獨沒有拒絕怡倫,因為我知道他始終身處孤島。
這只能是如此的一種探望與連結,於我們的交情而言。
事實上,怡倫與許多人都保持某種孤島式的連結。
後來我也明白,這可能是媒體工作最終的一種難以抹滅的狀態。
因為對這個世界,時時進行普遍的環顧與洞悉,人海中也在政經社會人心的潮浪中隨之起伏。
然後不知不覺,我們在歲月與人際中,都成為某種孤島。
.

如同怡倫與許多人那般,彼此依然熟悉,甚至依然熱絡。
但彼此終究並不相鄰、並不得見。
尤其並不明白彼此的內心,或遭遇現實的真正壓力。
彼此關心,但也各自忙著無暇關心。
彼此在意,但又覺得對方應能應付各自的在意。
怡倫的孤島上有許多他獨有的堆積,這些年始終是他精神上難以溶解的壓力。
他一直羨慕我的海天自由,我臉書上寫的那些單身、生涯與旅程、信仰的無盡探索,總令他在孤島上捻煙裊裊。
如同他幾回深夜突然打電話給我,其實只是閒聊幾句,我的人生裡有他的替代補償。
.
怡倫一路從年輕就期許自己,或他自己的報導對社會、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或帶來改變。
他有諸多精采的獨家報導,最初我就是從報紙上先欽佩他的名字。
他其實反覆掂量著自己的價值,並不輕易妥協,總在一旦理想徒負時十分感嘆。
他確實是朋友中,極少數真正「追尋人生價值意義」的人。
我知道如此負重的孤寂,這在一個敏感又善良、又鞭策自己又不願逃脫的性格上,將成為靈魂多麼印壓的芒刺。
直到無力的潮水逐漸淹沒,內心失去島嶼上最後的立足之地。
.

隨著年齡漸至六旬,如風自在多年的我,如今也能感受到青空羽翼下的熵結如殼重。
生命盤旋中,最終依然看見的,都是自己身處某種孤島的本質。
即使能精衛翱翔,即使能分身出入,即使還能化連新緣,但在日昇月落與潮汐季節的推移最終,一個不慎就仍會墜落孤島。
即使在我自己佛法的修行狀態中,不是孤島,也是石窟之中。
空的解證,始終是要從生命旅程的悲歡虛戲中,碎解自身的所有煩惱,直至孤島消滅,安然駐化雲端。
.
怡倫在許多夜裡,慷慨為我展示了他的孤島。
包括我們同為媒體人,所共同砌築的那些島上的美麗與哀愁。
還有他每次總是以一抹笑,封存他自己內心中幾乎即將流瀉的重量。
他體貼著朋友,總不願將自己的重量,複製一分在他人身上。
很遺憾,我們沒有更深的緣份,儘管我能清晰看見他的孤島,但我畢竟無從降落。
當然,如今我能為怡倫做的也許更多。
我也許能送一盞燈給他,願他最終離苦。
他某輩子是傑出的修道人,願他重新漸至雲端,含容太虛,回到他曾經的大道圓明。

466 - 6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他在台東遠離市區,靠山邊僻靜的阡陌農田中央,蓋了一棟雪白的農舍。
他並不常住,雪白的塗裝沒有被雨塵苔染而污了色。
我能感受,這是他遠離喧囂的夢之屋。
如此毅然堅定的,兀自的矗立在翠巒的山色與天光雲影之中。
那也是一種可覓聞的大膽且冷靜,嚴格來說既不靠山、也不靠海的保持等距。
有夢想,但能不被浪漫與壯闊吞噬的人,往往內心更具一種孤高或孤冷。
我無法想像,住在裡面一日一夜會是什麼感覺。
早餐前,應該要先做完彌撒吧!

451 - 12

Politics with The Young.
Posted 4 months ago

久違的住背包客民宿,與3名小青年同屋,身處他們的青春磁場。
我像標準老人那般。午後兩次廁所。
四點半醒來,然後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睡夠了。
.
一位晚上8點就寢,肯定是每天要睡10小時那種才夠的青春人。
我探房時就沾染他的睡意,九點就上床似睡非睡。
其他兩人十點多、十一點多回來,都躡手躡腳保持禮貌。
我下舖的年輕人甚至小燈坐靠枕頭,寫著旅遊筆記似的。
.
我起來上廁所,不免聽著他們2人各自最初的小鼾聲。
不是中年人那種的轟隆雷鳴,是小青年初入熟睡的鼾聲一小陣,彷彿越過了夢境就寂靜那種。
我感覺深夜的身體,仍然因為旅途奔程的一種量子交換湧動。
包括對比他們青春身體能量,我所自然流顯的某種非常明確的鈍墮,以及荒蕪。
.
我開始想起,我在台北的日常,包括日常的身心時程與思考反應。
我幾乎驚嚇的差點坐起!人的生命歲月能量漸趨殘老,是如此毫不知情。
甚至他們的睡姿,都如此與我不同。
我的睡姿也已然失去青春,難怪是老人眠的所有生理反應。
.
然後,我繼續想起了我做的直播、我的評論敘述、我的自拍。
所有那些除了文字思考之外,各種時代潮浪趨勢下屬於年輕世代,掌握或主敘述的一切影音。
於是,我終於明白我原本總感覺「辦不到、沒力氣、該放下」的原因了。
那就是:我在不覺中,早已失去了青春才有的「學習磁場」!
那是一種「更本能的、不計較不計算的、遠超過去評估投資成本與收穫邏輯、不思忙也不思累的學習動力」!!
.
20小時之前,我在鹿港的天后宮、文武廟的、地藏王廟閒走雜拍了些。
日曬炎炎,我很平靜、平淡的,完全知道自己想拍什麼,想說什麼。
但我缺了一個勁頭,缺了青春孩子們會用的設備技巧,也缺了年輕人好奇觀看這個世界的視角。
我雖然確實是「更知道自己的需要與取捨」!
但那些因此節省出來的效率與精純、尤其不再茫然摸索,卻並沒有因此產生更多的豐沛與活力。
.
我其實應該,要會用無人機。
也應該會用,運動攝影Gopro 。
年輕人他們「怎麼拍、怎麼弄、怎麼想」,我們應該要跟著學會,然後再覆改上我們的脫雜與更聚焦。
然後也略略採用些他們的無厘頭、蔓延,尤其反轉的幽默。
尤其是對人生的「喜悅」!
而非成年歲老之後,因為熟悉了深度與現實,總不免止於安然,失去喜悅。
竟被他們的睡姿,而如此啟發。

593 - 9